柳公权家世考(十一) |
作者:和谷 阅读:66人次 |
柳昂死于冀州任上,可谓鞠躬尽瘁。冀州,是大禹治水以后划分的九州之首,北方州也。春秋时属白狄鲜虞国,秦时属巨鹿郡,西汉治所延续到隋初,即今冀州市旧城。。 柳昂死后的归宿,应该是他开创的京兆华原。这是他当初北迁时就预料到了的。 柳昂之子柳调,即柳公权的曾祖父,历任秘书郎、侍御史。 秘书郎,即掌管图书经籍收藏及校写的官员。侍御史,掌记录朝廷动静,纠弹百官朝仪。 隋文帝时,尚书令虽置而常缺,于是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首相。仆是主管的意思,古代重武,主射者掌事,故诸官之长称仆射。华阴人杨素,北周时任车骑将军,与隋文帝杨坚深相结纳,代高颎为左仆射。隋文帝以其权重,对之疑忌,命杨素三五日至尚书省评论国事,表面体恤和尊崇,实则削夺其权力。 柳昂在任时,颇多惠政,民感其德,教化风行,隋政府的地方主管长官,没有几个柳昂式的贤能人物。到了儿子柳调,时朝政不纲,官多贪赃,唯柳调独能清素自持,饶有父风,为时人所美。 柳调也是颇有性格的,对专权时的杨素就毫不客气。 有一天,高大威武的杨素,在朝堂上见到身材消瘦的柳调,有点开玩笑的意思说:柳条通体弱,独摇不须风啊! 是说,你看你柳调,通体文弱,你不须风吹,独自就这般摇摇晃晃。 柳调却感到有伤自尊,敛板正色曰:调信无取,公不当以为侍御。信有可取,不应发此言。公当具瞻之地,枢机何可轻发! 意思是,柳调收敛住刚才的微笑,一脸正色,执笏抗言说:照你老人家这么说,柳调我好像没有什么可取之处,不当以为侍御史。可我柳调自信有可取之处,你老人家不应发此言。你老人家当具瞻之地,何以轻发此言语。 言行,乃君子之枢机。柳调对这位权倾一时的尚书左仆射,是不相附和的。杨素不料,官职比自己低许多的柳调,竟然有此抗议,只是忍其责备而已。可见柳调是有气节之人,随声附和不可以,至于阿谀奉承更于他不相干。 这个得势不容人的杨素,曾对柳氏从兄弟柳机和柳昂说:二柳俱摧,孤杨独耸。让二位长辈无奈,只是苦涩一笑置之。无聊的杨素,又想在二柳的后辈身上一试其贬损的招数,却惊异于柳调不吃这一套,针锋相对,言辞凿凿,使其很没面子,显得无趣。 隋炀帝嗣位,柳调累迁尚书左司郎中。时朝士多赃货,柳调清素守常,然于干用,非其所长。 参阅河东柳氏族谱,柳纯的六世孙柳懿之子为柳敏,柳敏之子为柳昂,柳昂之子为柳调。柳调之嫡系后裔失载,也许没有子嗣,或是出了什么事,或因没有功名而不屑于记入族谱,这一支香火无继或无考。那么,柳公权的祖上是从哪一辈开始分支的呢? 据柳氏族谱世系表记载,第二十三世柳敏有一个从祖弟,叫柳道茂。柳道茂之子为柳孝斌,柳孝斌之子为柳客尼,柳客尼有二子,长子柳明伟,次子柳明亮。柳明伟有二子,长子柳正巳,次子柳正礼。柳正礼正是柳公权的祖父。 所谓从祖弟,指的是同一个曾祖父,也就是堂兄弟的一种。那么,柳道茂与柳敏是同一个曾祖父,即第二十世的柳平。而柳平之后的辈份秩次,却残缺不全,难以疏理,只能大概判断出其间的来龙去脉。 由此也可以想见,北迁京兆华原的柳昂,继之柳调,之后的嫡系子孙也许没有什么建树,有沦为庶民百姓的可能。而与柳调为从祖弟的柳道茂,以至其嫡系后裔柳孝斌、柳明伟,也没有值得书写的官宦履历,莫不也是非官宦之辈。因年代久远,难以甄别,族谱的记载者,也只是猎取有史料记载的名人踪迹续写世系之分支了。 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谁也保证不了自己这一支脉一直拥有功名利禄,永垂青史。太阳家家门前照,一支人兴旺了,另一支人衰落了,此起彼伏,枝枝叶叶总是在同一棵柳氏士族的大树上枯荣嬗变,绵延不断。枝杈的交错勾连,也是常有的事。 从迁居原的柳昂至柳公权的祖父柳正礼,也就是从隋朝初年到唐朝玄宗开元二十年前后之间,已经有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漫长岁月。从隋炀帝朝官至尚书左司郎的柳调之后,这一支脉无管人丁是否兴旺,仕途却不继,无疑被置于唐朝主流社会之外,朝里已无人作官了。 唐太宗沿袭隋朝国策,对推行打击清流士族的策略也一点不手软,华原柳氏家族受其影响,几番起死回生。柳公权的先祖通过家族内部的自行调整,逐渐由家族荫官向科举入仕转化,但官职均不高。不然,族谱中会有只言片语的记述。 唐朝建立后,属于关中郡姓的河东柳氏,虽说与李唐王朝有这样那样的关联,在宫廷动荡中却也难以避免遭遇不测。柳公权先祖的柳氏另一支脉,在进入唐朝之后,有柳宗元的先祖柳奭官至高宗朝宰相,却晚节不幸,以大逆罪被诛。之后虽有朝中重臣,也是几曾沉浮。柳氏士族的兴衰,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士族由盛至衰的缩影。 于是,柳公权的祖父的高祖父柳道茂老先生,便蛰居华原柳家原乡间,依靠或协同从祖弟一支人继承并拓展的家业,春种秋收,纳粮进贡,繁衍子孙后代,试图通过科举入仕自我挣扎,以期东山再起,重续先祖曾经拥有的出人头地、功名利禄的荣耀。 一直到一百多年后,柳公权的祖父柳正礼,才从华原乡间出道为邠州士曹参军、司户参军,实在是不容易。 隋初各州有士曹行参军,隋文帝改称司士参军,炀帝改司士书佐。曹,分科办事的官署,正七品下。 柳正礼任职的邠州,古称豳州,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,在此开疆立国,是被《诗经》所反复吟唱过的古豳之地。豳风,诗经十五国风之一,共有诗七篇,其中多描写农家生活和辛勤劳作的情景,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之一。 因豳、幽二字易混,唐开元年间改豳州为邠州,位于今咸阳北部,东接铜川耀州区,北依甘肃正宁,南傍淳化,西临平凉。治所在新平,即今陕西彬县,辖境相当于今彬县、长武、旬邑、永寿四县地域。 隋末唐初,薛仁杲在金城割据,与李渊父子相抗衡,屡屡侵掠唐属地豳州一带,威迫长安。唐高祖武德元年,秦王李世民率大军与薛军决战于浅水原,即今天长武高城下,杀俘薛军二万,收附男女丁口五万,薛仁杲被俘押解长安。 唐武德七年,突厥多次攻扰唐边,关中经常受其威胁。有大臣上书,建议焚毁长安城,另寻别处定都。李世民反对这一主张,率军前去抵御,突厥精兵万骑,在豳州南五陇阪与唐军相遇。李世民率百名精骑驰至阵前,厉声指责突厥颉利背盟负约,邀其单打独斗。颉利深怕中计,便引军稍却。于是,李世民率军潜师夜出,颉利打算出战,突利不从,无奈派人求见李世民请和,双方撤军。 战乱平息后,李世民常常于夜里梦见阵亡的将士,只见沙场上留下的尸骨升腾起了鬼火。李世民登基后,为纪念浅水原和五陇阪阵亡将士,颁行为殒身戎阵立寺刹诏,修建佛寺以超度亡灵。在慈福寺的基础上建成豳州昭仁寺。寺内有虞世南所书碑文,书体笔力雅健。 |